五金之家讯:“上证面对面”栏目“两会热点前瞻”刊发以来,专家们对“三农”、外贸、结构性减税等热点话题的探讨与权威解读在业内引起了很大反响。如今进入到第五期,“改革资源品价格”的话题同样值得期待。
以成品油、电力、水资源等为代表的资源品价格改革已不是一个新议题。然而,从去年底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全国发展改革会议上首提资源品价格改革,到今年2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提“深化电力、成品油和水资源价格改革,建立健全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资源品价格改革成为社会热点。
事实上,去年12月底,国家发改委在广东、广西两地开展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试点,已然拉开了我国资源品价格改革的大幕。不过,这场改革将向何处去?市场化的步子该如何慎行?经济与能源,到底谁在拖谁的“后腿”,如何根本解决经济发展与能源短缺之间的矛盾?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中心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以及社科院财贸所价格研究室研究员温桂芳分别就上述话题进行了探讨。
市场化是最终方向
记者:去年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决定自2011年12月26日起,在广东、广西两地开展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试点,我国资源品价格改革有望启动新一轮改制大幕。您怎么看我国当前资源品价格改革?对于今年我国是否会全面铺开资源品价格,有何预期?
李俊峰:从目前来看,从全国推广资源品价格改革难度还很大,全面铺开的可能性不大,只有在试点成功基础上,才能够渐次推开。资源品价格的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全国统一步调比较难,只能从试点开始。例如,国家发改委2010年启动的广东、辽宁等5省和天津、重庆等8市的低碳试点,以及去年底在广东、广西启动的天然气价格改革试点,就是希望这些地区,先行先试,摸索经验,因为中央对于资源品价格改革方案没有具体限制,试点地区可以拿出创新方案和办法,争取早日在全国推广开来。
记者:我国资源品价格改革的最终方向是什么?如何才能改革到位?
李俊峰:推进资源价格改革是“十二五”期间的重头戏,也是未来发展方向。毋庸置疑,我国资源品价格改革的最终方向就是市场化,需从根本体制机制上解决问题,梳理好资源品价格改革的瓶颈和难题,促进我国资源品价格向市场化推进。例如,从电价改革来看,就需要从发电、输电、配电和售电四个环节都参与市场定价,从而最终形成电力价格的市场化。
五金之家主要为五金,五金工具,五金交电,五金配件十大品牌行业提供的各种新闻资讯、五金工具的装修效果图、五金工具网上商城和五金工具的分类信息,敬请登陆五金之家:http://wujin.jc68.com/